人工智能時代 法律風險該怎樣防控?

時間:2017-02-13

來源:網(wǎng)絡轉載

導語:人工智能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將面臨哪些風險?又該如何防范?圍繞這些話題,《法制日報》記者與業(yè)內研究人士展開了對話。

對話動機

人工智能、自主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不但挑戰(zhàn)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也挑戰(zhàn)了人類對自己的認識,其中就包括各種不可想象變?yōu)楝F(xiàn)實后的法律風險。人工智能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將面臨哪些風險?又該如何防范?圍繞這些話題,《法制日報》記者與業(yè)內研究人士展開了對話。

對話人

騰訊研究院研究員曹建峰

人工智能是什么

記者:對于人工智能,很多人的了解還停留在科幻電影、阿爾法狗。從概念上說,人工智能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曹建峰:通俗地理解,人工智能就是機器能完成人類需要智力才能完成的任務。

以往,我們認為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智能,人類的智能包括理性思維、語言能力、邏輯推理和情感,可以解決問題,有自己的目標,可以執(zhí)行行動。當然,“智能”這個詞的邊界尚有很多爭議,也在不斷變化。目前對“人工智能”(AI)和“自主系統(tǒng)”(AS)中的人工智能概念在科學界還沒有達成一個共識。

美國“人工智能教科書”以人類為參考,對人工智能有一個通常的定義,即像人一樣思考,像人一樣行動,理性思考和理性行動。對人工智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定義,例如能自己設立目標,然后制定一系列的計劃執(zhí)行出來。

人工智能內在的技術或核心用到了一些深度算法,例如神經(jīng)網(wǎng)絡算法,模擬人的大腦結構,從而模擬人類思維、決策的過程。還有深度學習、基因算法、進化論等,深度算法技術支持著機器人進行某種決策。

人工智能和以往的計算機程序的區(qū)別,就是它具有自主性,只需要給它一些最原始的數(shù)據(jù),它自己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做出自己的決策和判斷,它有學習的能力,這就是自主性。

記者:我們接觸比較早也比較多的人工智能,應該算是聊天機器人軟件。它會通過所有用戶的使用過程進行語言學習,“進化”自己,逐漸進行更豐富的對話。當然,聊天機器人軟件也會學到臟話,用戶在對話中告訴它“你說的是臟話”,它還會糾正自己。除了這種聊天機器人軟件,目前的日常生活里,我們還會遇到哪些人工智能應用?

曹建峰:國外大軟件公司都在推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目前這種應用還是比較初步的。此外,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或輔助駕駛,駕駛員不需要按著方向盤,可以自主完成停車、變道、轉彎。人工智能應用還有酒店服務機器人、救援機器人,個性化推薦等。

法律風險有哪些

記者:在影視劇中,我們會看到很多探討人工智能與人類倫理法律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里是否也會遇到這些問題?

曹建峰:AI系統(tǒng)應用日益廣泛,進入了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首先是安全問題,從法律角度看,就可以轉化為責任問題。例如無人駕駛會不會對我們的財產(chǎn)、人身安全造成傷害?司機坐在上面不需要自己開車,更像是一個乘客的角色。如果無人駕駛車輛出現(xiàn)故障,導致司機致人損害,司機是否能夠獲得賠償?在混合駕駛模式下,司機和車需要配合,發(fā)生了車禍,廠商是否需要擔責?司機和廠商的責任分配問題目前還比較模糊。

再比如,如何保證人工智能遵守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價值,它面對風險的時候怎么像人一樣決策。例如救援機器人,在老者和弱者之間怎么選擇,先救誰后救誰,這些都需要提前考慮。

還有隱私的問題。人工智能發(fā)展迅速,它做出決策需要大量的個人數(shù)據(jù)存在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中。人工智能系統(tǒng)對我們進行“畫像”,形成一個“感官的印象”。我們自己可能都無法知道我們被這些軟件或系統(tǒng)進行了畫像,更無從知曉這些畫像是否真實?;蛘哒f,系統(tǒng)給我們打一些標簽,我們可能不知道它給我們打的是什么樣的標簽,這些標簽是不是錯誤或者有一些問題,這些標簽轉移到其他場合的時候,會對我們的權利產(chǎn)生影響,比如可能影響我們申請貸款、找工作等。我們自己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因為它使用的信息是不公開不透明的。

記者: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系統(tǒng)搜集的可能是片面的信息,在將來會對人的權利產(chǎn)生影響。

曹建峰:人工智能系統(tǒng)收集什么信息、這個信息做怎樣的決策,我們自己是無法控制的,更多時候也是不知情的。

比如,國外一些公司在招聘時會用AI對應聘者進行人格測試,如果系統(tǒng)認為應聘者未來會患上某種疾病或懷孕,可能會造成應聘者被拒,會違反禁止歧視的法律規(guī)定。

還有一個問題是算法歧視,這是一個比較迫切的問題。以前有很多工作都是人來完成的,現(xiàn)在被人工智能系統(tǒng)代替,例如個性化推薦。

風險該怎樣防控

記者:關于人工智能可能產(chǎn)生的法律問題,我們是否應提前做好應對?

曹建峰:現(xiàn)在討論有些問題可能還太早,比如人工智能的智力是否會超越人類、脫離人類控制等問題,目前來看還比較遠。

不過,一些比較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提前關注。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混合駕駛汽車,很快就會進入我們的生活,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需要提前考慮。

記者:在剛才所提到的一些問題中,還包括財產(chǎn)和安全的威脅、責任、遵守人類的法則、算法歧視等,這些是否也都應成為法律關注點?

曹建峰:對,很多方面都是法律問題,可以用法律解決。事前的監(jiān)管主要是研發(fā)環(huán)節(jié),如果不考慮人類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規(guī)范,人工智能應用投入市場之后,在面對危險和事故時,可能做出一些有違人類期待的決策。

世界各國業(yè)界都很關心人工智能的研發(fā)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設計開發(fā)過程是否應該有一些倫理守則,包括遵守人類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規(guī)范、確保安全、公眾如何信任研發(fā)的AI系統(tǒng)。

首先,成文的法律是必須要遵守的,成文的法律寫入代碼需要一些方法論。還有面對危機的時候,人工智能應該遵守哪些善惡、是非的選擇,這些共識性的道德規(guī)則、社會和一些團體共同的價值觀要寫入代碼。

在研發(fā)過程中,程序員寫出來的程序可能在技術上沒有瑕疵,但可能存在社會領域的漏洞,一旦應用可能產(chǎn)生歧視或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建立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機制,從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的角度審查算法、邏輯是否與人類規(guī)范、價值是一致的,并從專業(yè)角度給予建議。

記者:通過剛才的對話可以看出,公開透明原則非常重要,但這一點該如何解決?

曹建峰:信息透明這個問題有幾種解決方式,一是人工智能開源運動。開源軟件,顧名思義大家都可以共享源代碼,可以對軟件進行審查,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另一種方式是,人工智能系統(tǒng)可能不需要向每個人公開,但需要向審批的監(jiān)管部門公開源代碼和其他的材料。

自動輔助駕駛,車輛會自覺“守法”嗎

講述人:朱宏北京市民

2016年7月15日下午,我將車開上北京四環(huán),開啟了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在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下,車輛方向盤會自動根據(jù)道路方向轉動,帶動車輛轉彎。如果要并線,車主主動打燈后,在間距允許時,車輛將自動并線。泊車時,經(jīng)過一個空車位,停下掛倒擋,屏幕上會提示看到了車位,點擊“自動泊車”按鈕,車輛自動向后退進入車位擺正。

在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下,車與駕駛者的交互,主要呈現(xiàn)在駕駛者視線正前方的儀表盤上。當車已經(jīng)識別出車道線,或者識別出前車跟隨后,駕駛者就可以打開“限速行駛”。限速是指車的攝像頭探測到道路邊的限速牌標示的數(shù)字。車會馬上提速,以盡可能快又不撞上前車的速度行駛,此后,駕駛者就可以啟動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了。進入自動輔助駕駛模式時,屏幕會提示“請保持雙手不離開方向盤”。

繞四環(huán)近70公里路程,我分了兩段。第一段,我從四元橋出發(fā),到四惠附近的一家交互設計公司。第二段,我從四惠出發(fā)往南,繞四環(huán)回到酒仙橋。再說一下路況,我在四惠、學院橋、望京橋遭遇明顯擁堵,西四環(huán)暢通。這次繞四環(huán)總共耗時一個多小時,還算比較順利。

在自動輔助駕駛繞四環(huán)一圈過程中,我被嚇出冷汗兩次。第一次是有車輛不文明駕駛惡意并線,當時輔助駕駛察覺到了旁邊的車突然加塞進來,車已經(jīng)開始減速,我還是親自“上陣”。

第二次是我從四惠橋出四環(huán)開向京通快速路時,幾條道匯合的地方有十來根半米高的塑料小欄桿,自動輔助駕駛中的車似乎沒檢測出這些塑料小欄桿,直接往小欄桿上開,我察覺到之后馬上主動剎車。

這趟四環(huán)“開”下來,為了按交通規(guī)則安全并線,我強行打斷自動輔助駕駛近10次;遇到其他車輛不文明行駛強行并線,我強行剎車20多次;出現(xiàn)其他感知到的危險情況,我主動打斷自動輔助駕駛近10次。

其間,我頭一次認真觀察周圍的那些車,才發(fā)現(xiàn)有那么多車違反交通規(guī)則壓著線占兩車道行駛。在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下,車輛會分析道路白線;當有前車可以跟隨時,會優(yōu)先以前車為準,白線為參考。當遇到前車隨意壓線時,自動輔助駕駛模式下的車輛也會跟著隨意壓線,緊跟前車的交通違法節(jié)奏。

車在自動輔助駕駛時是跟隨車道而行,自動輔助駕駛模式在車道線清晰的大路上會很理想,在小路和施工路段上不太可靠。

平時,我開車繞四環(huán)一圈是不需要休息的。打開自動輔助駕駛模式,反而因精力太集中需要緩解精神,我停車在路邊休息了3次。

關于自動輔助駕駛,我的感受是這項功能可用,但是駕駛者不能分神。自動輔助駕駛也需要駕駛者與機器有一個互相信任的過程。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yè)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ǎng)(www.treenowplaneincome.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wǎng)”,違反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wǎng)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