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芯片學界、業(yè)界大佬發(fā)出十問:為什么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

時間:2018-07-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7月11日,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向芯片學界、業(yè)界大佬發(fā)出十問。

向芯片學界、業(yè)界大佬發(fā)出十問:為什么中國做不出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芯片市場,但芯片自給率不足10%,媒體頻頻報道“中國芯片進口額已超過石油”。

奮起直追,阿里、百度、格力、云知聲、出門問問、思必馳、Rokid、深鑒科技……相繼公布了造芯計劃,芯片行業(yè)儼然已成一片紅海。

7月11日,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ID:xjbmaker)向芯片學界、業(yè)界大佬發(fā)出十問。

這些自研芯片水平如何?AI芯片是否虛火太盛?人工智能真的是中國芯片彎道超車的機會嗎?國產芯片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中國能不能做出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不再被核心技術“卡脖子”?

在“AI降臨”尋找中國創(chuàng)客第四季夏季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倪光南、云天勵飛創(chuàng)始人陳寧、芯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中天微CEO戚肖寧、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地平線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事業(yè)部總經理張永謙、聯想集團副總裁兼聯想創(chuàng)投合伙人宋春雨、Rokid平臺研發(fā)負責人朱斌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要點速覽:

芯片是個慢行業(yè),發(fā)展起來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

芯片不同方面發(fā)展水平不同,在CPU方面,中國幾乎沒有可能趕超Intel。

初創(chuàng)公司可能要面臨做出芯片但找不到買家的情況。芯片行業(yè),品牌很重要。新生的力量要證明自己比較難。

大基金1000多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對于芯片行業(yè)來說并不夠。整個中國在集成電路方面的投資還不如Intel一年,大基金現在的規(guī)模還需要繼續(xù)加大。

過去有“芯片民工”這個說法,是說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師去做了芯片,結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價,競爭又極其激烈。所以過去很多人不愿意做芯片,轉行加入互聯網公司做編程。

AI芯片各國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是中國的機會。

AI芯片其實是軟件定義硬件,同時跟大數據緊密結合,中國大數據是最不缺的,機會很大。

談現狀

AI芯片領域,和巨頭基本同一起跑線

1、業(yè)內有觀點認為,AI芯片是“偽概念”,你怎么看?

張永謙:我覺得目前市場上面90%,甚至95%都是偽AI芯片公司。傳統(tǒng)的芯片廠商說自己可以支持AI,這沒問題;但在基于深度學習網絡下的具體表現,目前看并不樂觀。

AI芯片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首先,你必須有一個很強大的深度學習團隊,去研究具體落地解決的問題,然后還要有一套適合的算法架構等等,目前看真正意義上能做到的公司還很少。

地平線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事業(yè)部總經理張永謙

VS

朱斌:我認為不是偽概念,不論是AI芯片還是傳統(tǒng)芯片,都是需求導向,除科研機構外,企業(yè)都是先提出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后,才會開始設計相關概念的芯片,AI芯片也是如此。

2、AI芯片是否虛火太盛?

戚肖寧:我覺得有這樣的傾向。中興事件以后,馬云就曾預言:再過幾個月,國內就會有很多公司跳出來做芯片了。但任何時代都有泡沫,現在大家都發(fā)力去做芯片也是好事,商業(yè)規(guī)則和市場會對這些公司進行約束,大浪淘沙后,真正技術過硬的公司會活下來。Businessisbusiness(商業(yè)會回歸本質)。

中天微CEO戚肖寧

張永謙:是,現在國內號稱在做或者已經出來AI芯片的,國內大小有幾十家,但是超過九成的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I芯片,因為有不少芯片只是可以跑一個AI算法,或者在芯片里面做一些基礎的深度學習運算的支撐。

VS

陳寧:我倒希望芯片的熱度能更高一些,有更多人力和資本去推動這個行業(yè)。過去這半年給中國提了個醒:除了互聯網應用,我們也應該更多關注底層技術。過去有“芯片民工”這個說法,是說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師去做了芯片,結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價,競爭又極其激烈。

所以過去很多人不愿意做芯片,轉行加入互聯網公司做編程。而在歐洲、美國、以色列等國家,先進的芯片技術是無數專家學者坐了幾十年的冷板凳做出來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去構建一個軟環(huán)境,讓更多從事底層技術研究的學者們能夠靜下心來“坐冷板凳”。

3、目前,我國各種自研芯片跟巨頭相比,差距如何?

陳寧:跟芯片相關的產業(yè)主要有設計、生產(如中芯國際)、封裝測試三個環(huán)節(jié)。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看,國內都還是處于追趕的狀態(tài),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差距。我認為AI時代是中國發(fā)展芯片產業(yè)一個比較好的契機。

云天勵飛創(chuàng)始人陳寧

倪光南:中國芯片在設計方面比較不錯,短板主要集中在制造方面,包括制造工藝、材料、裝備、測試、封裝等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舉個例子,中國做集成電路制造最大的公司是中芯國際公司,但中芯國際在世界上只能排到第五名。

而且據我估計,這個公司用的裝備只有不到20%是國產的。芯片項目周期長、投入大,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把中國的芯片產業(yè)搞上去,需要花一二十年的時間、至少幾千億人民幣。我也在此呼吁投資界能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把資金都投入到短期見效的項目上去。

戚肖寧:各個不同領域的芯片有所不同。比如服務器方面,中國沒有自己的CPU,跟Intel差距相當大,現在追趕上還比較困難。但這不光是中國的差距,而是全世界跟intel的差距,甚至Intel自己內部想研發(fā)一個新的架構也失敗了。

這是因為Intel的CPU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態(tài),全球很多系統(tǒng)都是基于這款CPU開發(fā)的。比如微軟就跟英特爾綁定,成就了“Wintel”(微軟和英特爾)帝國。

而在IoT方面,還沒有一家建立起護城河,中國跟其他各國處于同一起跑線。

硬件跟軟件不一樣,依賴經驗,芯片的發(fā)展是有過程的。Intel已經有五十年歷史了,NVIDIA(英偉達)也有二十五年歷史了,他們在早期的時候也很艱難。

張永謙:在AI芯片領域,國產芯片和傳統(tǒng)國際巨頭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而且中國有大數據優(yōu)勢,起步很好。

通用芯片的話,坦白說中國整體差距相對比較大,盡管國內有幾家發(fā)展不錯的企業(yè),但是總體規(guī)模小,在整個半導體產業(yè)中所占比例小,影響力還是少。

宋春雨:在自動駕駛領域,現在沒有一顆芯片是我們自主生產的,而自動駕駛是未來的大趨勢,這個新領域中創(chuàng)業(yè)公司會跟巨頭有同等的機會。

聯想集團副總裁兼聯想創(chuàng)投合伙人宋春雨

4、自研高端芯片對中國市場的意義有哪些?

陳寧:兩方面。一方面,從國家信息安全角度,必須加大投入去做自主可控的底層技術研發(fā)。另一方面,芯片是一個世界格局的產業(yè)鏈,世界各國各有分工,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把芯片從CPU的研發(fā)、到操作系統(tǒng)產業(yè)鏈條的構建、到芯片的設計、到底層的生產封裝、測試甚至設備工藝的研究,全部做到自給自足。而隨著中國加大投入芯片產業(yè),中國自主可控的話語權應該越來越重,跟各國相互制衡。

談困境

人才、資金、完整生態(tài)鏈都需要重視

5、自主研發(fā)這些AI芯片高端芯片,卡脖子的地方會在哪里?

朱斌: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起步較晚,想要趕上別人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第二,專業(yè)人才較少,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對芯片作為基礎學科人才的培養(yǎng),這足以影響未來的尖端科技;第三,在工藝上面,企業(yè)要懂得堅持,芯片是一個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成效的領域,不能太著急。

6、自研芯片能否獲得市場信任?為什么?

戚肖寧: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講,有可能出現做出芯片但找不到買家的情況。芯片行業(yè),品牌很重要,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這種對可靠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yè),下游買方傾向于選擇老品牌。

新生的力量要證明自己比較難,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都是坎兒。但也不是沒有機會,他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芯片做出來。投入使用才能迭代,迭代才能改進。

7、為什么“大基金”做了很多年,國產芯片在國際依然處于弱勢?

戚肖寧:大基金做的時間還不是很長,芯片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需要定力。而且國人都以為中國不差錢,但其實大基金1000多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對于芯片行業(yè)來說并不夠。

張永謙:半導體行業(yè)是高門檻的產業(yè)鏈,而這個鏈條上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卻都非常重要,想要發(fā)展好需要很高的協(xié)同效應,而目前國內芯片市場的產業(yè)生態(tài)并不完整,主要集中在設計層面,很多方面還是依賴于進口。

宋春雨:我認為想要趕超巨頭,公司和國家應該重視芯片核心團隊的人才,比如政府要有芯片人才回家計劃。在芯片行業(yè),沒有15年經驗、沒有流過幾個片,是做不出來的。

談機遇

中國最大的優(yōu)勢是市場和大數據資源

8、你認為“中國芯”在哪個垂直細分領域機會更大?

戚肖寧:IoT就是中國的大機遇。中國在應用方面的創(chuàng)新很多,物聯網時代,中國依然能夠享受人口紅利。

張永謙:如果把芯片分為數字類和模擬類的話,目前來看,我認為跟數字類相結合的芯片可能有更多機會,出結果的速度也會快一點。因為數字類芯片更多是靠邏輯,我們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方面優(yōu)勢明顯。

宋春雨:我認為有三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以前是亞終端,因為智能終端會有很強大的人工智能需求,所以會誕生強大的人工智能需求和芯片公司;二是5G,它有原來沒有的場景,比如工業(yè),低延時、高帶寬的場景,5G作為基礎設施會帶來很多新場景;三是萬物互聯物聯網時代的機會,比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交通基礎設施和車輛之間的互動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場景和新需求。

9、AI芯片是否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

戚肖寧:馬云說過,直道都跑不贏別人,怎么能保證彎道可以超車?芯片沒有捷徑可走。AI芯片領域并不是彎道的問題,大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差距沒有CPU、GPU那么大,中國是有機會的。我們有希望推動下一個二十年。

吳慧雄:中國最大的優(yōu)勢是市場,而芯片企業(yè)想要突圍在于如何幫市場解決問題。我們有市場、有資本、有人才,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時間,不僅要長期聚焦,也要一點點進步,不能冒進,不要指望一夜之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遲早會有非常大的成就。

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吳慧雄

朱斌: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隨著人工智能逐漸進入和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人工智能的產品也就變得五花八門,而芯片企業(yè)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跟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真的足夠大。

Rokid平臺研發(fā)負責人朱斌

張永謙:AI芯片其實是軟件定義硬件,同時跟大數據緊密結合,中國大數據是最不缺的,機會很大。

10、中國還要多久出現趕超英偉達等巨頭的芯片公司?

張永謙:最大的市場在這,最大的數據的產生地也也在這里,人才、資本都有,國家極其重視。具體多久我不好說,但我覺得應該很快。

戚肖寧:要看具體的方面。在CPU領域,中國包括世界其他國家的公司,基本沒有可能趕超Intel。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treenowplaneincome.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