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插秧機保有量將突破30萬臺

時間:2011-01-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導與扶持下,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2010年我國插秧機保有量將突破30萬臺,較之“十五”末的7.96萬臺,增長近4倍。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導與扶持下,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程度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2010年我國插秧機保有量將突破30萬臺,較之“十五”末的7.96萬臺,增長近4倍。插秧機的產銷量大幅攀升,2010年年度產銷量較之2005年增長了3倍多。機械種植水平快速增長,由2005年的7.14%增長到2009年的16.71%,四年提高了9.57個百分點。2011年我國插秧機市場將繼續(xù)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拉動,出現需求高潮。

      2010年插秧機持續(xù)升溫

  自2000年至今,我國插秧機市場一直以較快的速度增長,2004年作為我國農機補貼元年,也成為我國插秧機市場的一個拐點。這一年,我國插秧機市場在中央地方和政府補貼農機補貼的強力拉動下,市場飆升,創(chuàng)下了插秧機有史以來的427.3%最高增幅。之后雖然增幅有所回落,但年度需求量節(jié)節(jié)攀升。市場調查與相關權威統(tǒng)計顯示,2010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銷售各種型號的插秧機6.2萬臺,同比增長39.35%。全年有望突破7萬臺,增幅有望保持在30%左右,將成為我國插秧機有史以來需求最大的年份?! ?/p>

  插秧機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機行業(yè),市場起伏均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首先我國插秧機市場迎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期。第一,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水稻生產機械化,通過不斷增加的農機補貼引導,有效刺激了插秧機市場快速增長;第二,我國主要種植區(qū)域的農機部門和科研機構在技術推廣、科技研發(fā)、規(guī)范市場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插秧機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第三,土地流轉政策使得高速插秧機的大面積推廣成為可能。

  其次,插秧機生產企業(yè)加速插秧機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產品質量升級,使插秧機的性能日趨穩(wěn)定,更加適應各個市場需求,為插秧機市場的崛起奠定了產品基礎。近年來,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與支持以及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刺激了農機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統(tǒng)計顯示,目前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的企業(yè)約35家左右,60多個機型。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眾多企業(yè)選擇了技術創(chuàng)新和質量升級之路,推動我國插秧機產品快速成熟,插秧機產品的成熟為插秧機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產品基礎。

  再次,市場剛性需求巨大。我國插秧機市場存在著巨大的需求空間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統(tǒng)計顯示,截止到2009年,我國插秧機的保有量約為25萬臺,機插率僅為17%。遠遠低于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糧食安全、農村空心化、農業(yè)兼業(yè)化以及農民需要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fā)展的內在動因。

  第四,農機合作組織的崛起。因為機械化發(fā)展的需求,近年全國農機合作組織迅速崛起,由于農機合作組織市場購買力強,逐漸成為插秧機需求的主力軍,尤其對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的拉動作用明顯。

  第五,農機服務產業(yè)化的發(fā)展推動插秧機市場逐漸走上成熟。以農機大戶為主的各種服務組織迅速發(fā)展,育秧大戶,育秧公司,機插大戶,機插公司等專業(yè)戶和專業(yè)組織成為農機服務的主體,服務模式也在探索中不斷創(chuàng)新。尤其是育插秧拓展,在跨區(qū)育插秧上取得了成功的經驗,這些社會化服務實踐,有力的推動了插秧機市場的推廣和發(fā)展。

  第六,農機與農藝結合,育苗瓶頸取得突破、雙季稻地區(qū)應用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也日趨成熟。全國主要水稻產區(qū)的水稻育插秧技術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具有的節(jié)省秧田、節(jié)約水肥、省工節(jié)本、高產穩(wěn)產等優(yōu)勢,以及對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的意義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第七,需求熱點輪動,部分市場開始啟動。福建、廣東、湖南等省插秧機市場增長迅猛,同比分別增長121.74%、180%和103.69%。新疆、海南等省區(qū)取得較大突破,同比分別增長了5倍多和近3倍。預示著我國插秧機市場已經由原來少數熱點區(qū)域向多數區(qū)域擴散。我國插秧機市場處于爆發(fā)的臨界點上。


      插秧機市場區(qū)域需求特點鮮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區(qū)域需求不平衡,市場差異巨大。從2010年各個區(qū)域的需求分析,插秧機市場全面發(fā)展態(tài)勢基本形成。水稻插秧機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應用,2009年,江蘇繼續(xù)保持全國領先地位,黑龍江、廣西、四川及江西等省、區(qū)發(fā)展迅速;2010年,安徽、湖北及重慶等地插秧機發(fā)展勢頭加快。統(tǒng)計顯示,需求前10名的省份前11個月累計銷售52600臺,同比增長36.22%。占全部需求的86.47%,但較之2009年同比下降了1.99個百分點。黑龍江省集中度后來居上,占有率急劇攀升,同比提高了6.13個百分點。江蘇依然是我國年度銷量最大的省份,截止到11月底,累計銷售各種型號的插秧機1.28萬臺,同比增長14.68%。黑龍江、重慶和浙江成為增幅最大的省份,同比分別增長216.03%、169.82%和95.11%。

  手扶插秧機依然是市場需求的主流。市場調查顯示,2010年前11個月累計銷售手扶式插秧機4.6萬臺,占比74.16%。我國手扶式插秧機依然占據主流消費,從擁有量分析也可以看出我國插秧機行走方式的構成,國家權威統(tǒng)計顯示,2009年底我國乘坐式插秧機擁有量占40.48%,較之2008年下降了4.66個百分點。這種構成反映出我國插秧機市場的基本現狀,其一,我國插秧機市場依然停留在市場導入階段,沒有完全市場化,絕大多是區(qū)域依然依靠政府的推廣,推動市場發(fā)展;二是我國插秧機市場沒有進入成長期,市場培育還沒有完成,多數潛在消費者還處于觀望階段;三是插秧機還沒有作為經營產品進入大型消費者視線,即使跨區(qū)作業(yè),其作業(yè)半徑僅僅局限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內,經營效益沒有完全展現出來。但這種現狀正在發(fā)生較大變化,尤其是近年隨著我國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組織的崛起,對插秧機市場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知名品牌獨領風騷。從近年我國插秧機市場競爭形勢分析,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市場占有率較為集中,外資與合資品牌占據中較大份額。我國主要插秧機銷售統(tǒng)計顯示,久保田占據著近30%的市場份額,其次是東洋占據著15%以上,福爾沃占據著近10%的市場份額,其它企業(yè)的市場份額相對一般在2%~8%之間,較為均衡;第二,從各品牌的市場增幅分析,洋馬、富來威、井關、久保田增勢強勁,同比增長幅度都在30%以上,表現了較強的品牌競爭力;第三,從步行插秧機分析,久保田和東洋占據著較大的份額,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近40%和22%以上,其中四行插秧機成為2010年的熱銷機型。第四,乘坐式插秧機分為兩種,一種是獨輪普通簡易乘坐式插秧機,一種是四輪高速插秧機。乘坐式插秧機以6行主導需求機型。普通乘坐式插秧機濰坊福爾沃、好禾田兩大品牌占據了40%以上的市場份額,高速乘坐式插秧機久保田和洋馬占據著78%以上的市場份額。

      2011年插秧機市場將高位運行將大幅增長

  從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分析,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3000萬公頃,占全國谷物種植面積的30%,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20%。稻谷總產近20000萬噸,占全國糧食總產的40%,世界稻谷總產的35%,居世界第1位。要提高種糧效益,關鍵是提高生產率。多年的實踐表明,水稻機械化種植可增產5%-10%,機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節(jié)約成本450元/公頃左右,提高單產375公斤/公頃以上。由此決定了,水稻插秧機將成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的重點推廣補貼項目,國家將通過建立以財政補貼,信貸扶持和稅收優(yōu)惠為主要內容的資金保障體系,強力推動市場快速發(fā)展。

  根據農業(yè)部辦公廳發(fā)布的農辦機[2006]24號文件,“十二五”基本解決種植作業(yè)機械化,到2015年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到45%。預計“十一五”末,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將達到20%,以此為基點到 “十二五”結束的2015年,五年間我國的水稻種植水平要提高25個百分點,要實現達到這個目標,我國插秧機市場未來五年需要有大的發(fā)展。按照江蘇2009年水稻機械化水平和保有量(48%和5.32萬臺)與水稻種植面積(2233.2千公頃)推算,在水稻種植面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到2015年我國水稻插秧機的保有量需達到70萬臺,比2010年的30萬臺將凈增40萬臺。市場調查顯示,我國插秧機的更新周期一般在6年左右,按此預判,我國插秧機五年需求將在100萬臺左右。

  從各個區(qū)域機插水平分析,2009年我國水稻播種面積排在前10位的省區(qū)累計播種面積23128千公頃,占全國水稻播種面積的79.1%,插秧機擁有量22.03萬臺,占全國總量的84.37%。從這10個主要水稻種植省份分析,湖南作為我國水稻最大種植省,機械種植水平僅為2.67%,江西也僅僅為4.3%,插秧機保有量分別為0.21萬臺和0.32萬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插秧機需求潛力巨大。

      插秧機市場需求更旺,呈現出六大發(fā)展趨勢

  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間,我國插秧機市場在農機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的強力支持和拉動下,將持續(xù)保持高舉高打的發(fā)展勢頭。插秧機在需求、產品、插秧機市場發(fā)展呈現以下大趨勢:

  趨勢一:市場需求將持續(xù)高位運行,2011年市場增幅將加速。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發(fā)展已經進入了快速發(fā)展軌道,全面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時機已經成熟。插秧機市場將在此大環(huán)境下由順勢市場導入期進入成長期,這種變化主要基于:一是我國插秧機的市場培育階段已經完成,特別是在江蘇、黑龍江等機插水平較高的區(qū)域,稻農對插秧機作業(yè)所帶來的好處深信不疑;二是我國插秧機產品進入成熟期;三是我國育秧技術的瓶頸正在被打破,成熟市場對周邊區(qū)域將期待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

  趨勢二:手扶插秧機仍是市場需求主流,但需求結構加速發(fā)生變化,乘坐式插秧機將成為未來的必然趨勢。市場調查顯示,2010年高速乘坐式插秧機在江蘇的發(fā)展勢頭很猛,保有量從去年的800多臺一躍至2010年的2000多臺,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市場發(fā)展高性能的乘坐式插秧機,對插秧機的補貼幾乎完全針對高速乘坐式。由于高速乘坐式插秧機逐漸國產化,其價格逐漸下降,約為5-6萬元,許多地方農民只需自掏2萬多元就可以把高速插秧機開回家。復合式插秧機,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配置施肥裝置、噴霧裝置及耙地裝置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高速插秧機與激光平地、懸臂式噴霧、播種器及旋耕機等集成,可以實現一機多用。


  趨勢三: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成為插秧機需求的生力軍。湖北農機大戶菜云清告訴筆者,他2010年一次就購買了17臺插秧機,其中兩臺乘坐式,15臺手扶式。他們每年都要添置新機具,現在已經擁有各種農機具數十臺。蓬勃發(fā)展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已經成為中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2011年農機購機的主力人群將是各種農機合作社。

  趨勢四:市場競爭加劇,市場集中度將經歷一個再分散的過程。近年,隨著插秧機市場的急劇擴容,引來眾多生產企業(yè)參與市場競爭。市場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插秧機市場企業(yè)100多家,并且這個數目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年都在增長,90%以上的收割機生產企業(yè)均進入插秧機產業(yè)的角逐,市場競爭也會變得越來越激烈。但是我們也發(fā)現,插秧機市場并沒有進入完全競爭時期,補貼一方面加速了我國插秧機市場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使生產和流通企業(yè)數量迅速膨脹。國內生產企業(yè)隨著機械的不斷成熟,其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再憑借其價格優(yōu)勢,將進一步分食插秧機市場蛋糕,我國插秧機市場將逐漸形成獨資、合資與國產機械爭霸的競爭格局。

  趨勢五:產品需求將進一步分化。從海南島到黑龍江,中國的稻作文化呈現出復雜的多樣性。近年來,適合農場大面積機插要求的8行機和超過8行的高速插秧機,適合丘陵山區(qū)作業(yè)的2行手扶機,提高農民舒適性的6行乘坐插秧機陸續(xù)推出。許多廠家還增加發(fā)動機功率、增加地隙,適應秸桿還田、應用大中拖旋耕的發(fā)展需要。譬如富來威公司還推出回轉式分插機構,代替廣泛使用的曲柄搖桿機構以減小機具振動。

  趨勢六:市場瓶頸將逐漸破解。根據市場調查,我們發(fā)現,阻礙插秧機市場推進的主要瓶頸:一是育秧技術的推廣與普及,二是插秧機機具使用與維修。我們判斷,隨著政府、生產企業(yè)的不懈努力,通過對水稻區(qū)域的農民進行水稻育秧技術和插秧機使用培訓,讓農民了解和掌握水稻生產機械化技術和機具操作技能,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種植水稻的水平。這個瓶頸將被打破,為我國插秧機市場的快速發(fā)展開辟一片藍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treenowplaneincome.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lián)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lián)網或業(yè)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tǒng)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tǒng)
  • 工業(yè)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yè)互聯(lián)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lián)接
  • 工業(yè)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